更多全球網絡安全資訊盡在E安全官網www.easyaq.com
E安全4月18日文 相信E安全的讀者已經對云計算已耳熟能詳,但對“霧計算”(Fog computing)可能有些陌生。
“霧計算”或許會成為物聯網的下一代技術,這個概念由思科首創。它是一種分散的計算基礎設施,其中數據、計算、存儲和應用程序分布在數據源和云端之間最合乎邏輯、最高效的位置。
Markets and Markets預測,2017年,霧計算市場規模將達到2230萬美元,未來將呈爆炸式增長,預計未來五年該市場的規模將高達2.035億美元。物聯網互連、機器與機器的通信、實時計算需求和聯網設備需求正驅動霧計算市場不斷發展。
為了提高效率,加快決策過程并降低運營成本,受這些趨勢影響的企業正將目標轉向霧計算。
霧計算在未來物聯網技術中如何發揮重要作用?又將怎樣幫助組織機構推動網絡安全發展?
VS傳統云計算
霧計算和云計算一樣,十分形象。云在天空飄浮,高高在上,遙不可及,刻意抽象;而霧卻現實可及,貼近地面,就在你我身邊。
霧計算是對云計算的延伸,以適應新興的物聯網。
霧計算的概念在2011年被人提出,并非是些性能強大的服務器,而是由性能較弱、更為分散的各種功能計算機組成,滲入電器、工廠、汽車、街燈及人們生活中的各種物品。霧計算是介于云計算和個人計算之間的,是半虛擬化的服務計算架構模型,強調數量,不管單個計算節點能力多么弱都要發揮作用。
霧計算有幾個明顯特征:低延時、位置感知、廣泛的地理分布、適應移動性的應用,支持更多的邊緣節點。這些特征使得移動業務部署更加方便,滿足更廣泛的節點接入。
目前,收集數據的設備數量,以及處理的數據量正呈指數級增長。公共云計算提供了計算空間,通過遠程服務器處理這些數據。然而,將這些數據上傳到遠程服務器進行分析,之后再將結果傳送到原始位置需要時間,這會放慢要求實時快速響應的進程。
此外,當互聯網連接不可靠時,依賴遠程服務器成為問題的癥結所在。計算不依賴于中心位置的遠程服務器
思科解釋稱,霧計算可以彌補云計算的空缺,解決云計算存在的一些問題。
與云計算相比,霧計算主要依賴的不是位于中心位置的遠程服務器,而是使用離本地設備較近的分布式計算機資源,霧計算將數據、數據處理和應用程序更依賴本地設備,而非服務器,是將云端的邊界靠近本地設備(連接到物聯網)的“邊緣”,而不像云計算那樣將它們幾乎全部保存在云中。
所以,云計算是新一代的集中式計算,而霧計算是新一代的分布式計算,符合互聯網的"去中心化"特征。由此看來,霧計算不是云計算的相對面,它可以被視為各種混合云計算,其中,一些進程由靠近網絡設備的私有霧網絡處理,而也有一些由公共云處理。
TechTalks軟件工程師本-迪克遜表示,企業轉向霧計算有幾大主要原因。隨著物聯網應用的出現,實時響應可能會關乎性命。其中最主要的例子多見于保健行業:醫療保健提供商越來越多地使用可穿戴醫療設備監控患者狀況,提供遠距醫療,甚至在手術中指導現場工作人員和機器人。因此,可靠的實時數據處理對這類應用程序尤為重要。
物聯網應用另一個要求快速響應的例子多見于車輛通信。許多汽車使用在線信息執行導航決策。在不久的將來,無人駕駛車輛將完全依賴自動輸入進行導航。因此,如果車輛行駛速度達到100KM/h,響應稍慢就會招致危險,甚至危及生命,可見實時處理多么重要。霧計算網絡特別適合要求響應不到一秒的應用程序。霧計算在未來網絡安全中將體現出哪些優勢?
安全是企業尋求霧計算的另一重大原因。應用程序數據,比如保健和銷售點交易是網絡犯罪分析和身份竊賊瞄準的主要敏感目標。然而,霧計算可以讓這類數據受到嚴格保護。
開放霧聯盟(OpenFog Consortium)表示,霧系統負責保護物聯網設備與云端之間的信息交互安全,提供適合實時應用程序的安全。霧系統還可以用來將設備安全存放在內部,遠離易受攻擊的公共網絡。數據備份的安全存儲可以通過部署可靠的備份服務來實現,例如Mozy提供的存儲服務,從而允許企業安排軍方級加密保護的自動化備份。